寻他山之石 让唐山“蓝色引擎”加速轰鸣

简历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职位 消息({{view.message_count}})
首页
唐山资讯
寻他山之石 让唐山“蓝色引擎”加速轰鸣

寻他山之石 让唐山“蓝色引擎”加速轰鸣

文章来源:唐山人才网
2022-08-04
8242

蔚蓝大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经济价值;向海图强,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日前结束的中共唐山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指出,唐山“要在壮大海洋产业上升级加力,深入实施‘海洋+’行动计划,做好港、产、城和综合交通、开放联动等文章”。

唐山海域面积4466.89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4.3%;陆域海岸线229.7公里,占全省的47.4%;岛岸线更是占到全省的97.1%,曹妃甸港是环渤海天然“钻石级”港口,沿海未利用土地6.2万公顷,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广阔。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唐山目标明确、优势明显,在前进的路上更应借鉴经验、扬长避短。今天,我们就将目光瞄准在海洋经济发展上令人瞩目的邻省山东,希望通过剖析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成功之处,带给我们启示与借鉴,让唐山的蓝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寻他山之石 让唐山“蓝色引擎”加速轰鸣1.jpg

繁忙的青岛港码头。 据新华社

规划引领 海洋经济发展定位明晰

作为海洋资源大省,山东拥有3345公里的海岸线,有1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山东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加快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引领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更趋完善,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实现1.49万亿元,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其中,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6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现代海洋产业成为新动能增长中坚力量。

《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立了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支撑、两带提升、全省协同”的发展布局,以青岛为引领,以烟台、潍坊、威海为三个增长极,发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带、鲁南临港产业带作用,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推动海陆高效联动、协同发展。

多个城市临海,发展海洋经济一方面要错开角度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要统筹协调以形成合力,山东省如何布局?“十四五”期间,山东将着力提升青岛市龙头引领作用,聚力增强海洋开放门户枢纽、海洋要素资源全球配置、海洋科技创新策源、海洋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在烟台、潍坊、威海,建立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其中烟台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新能源等产业,建设国际海工装备制造名城、国际仙境海岸文化旅游城市、国家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名城。潍坊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产业,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建设国际海洋动力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绿色海洋化工基地,打造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威海重点发展现代渔业、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材料、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扩大全球海洋生物产业标杆、世界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钓具名城品牌效应,高水平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

寻他山之石 让唐山“蓝色引擎”加速轰鸣2.jpg

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 据新华社

启示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则是实施这项系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规划要科学、因地制宜、精准,才能真正成为行动的有效指导。

从山东省的《规划》可以看出,尽管全省目标统一,但依然从各市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集群,促进“青烟威”海洋经济、“青烟潍”临空临港经济、“青潍日”循环经济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为主轴,唱响“济青”“双城记”,共建“济青”科创制造大走廊;强化青岛、日照作为鲁南经济圈出海口功能,依托鲁南高铁、瓦日铁路、新菏兖日铁路、日兰高速公路,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在处理好一体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同时,也处理好与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的关系,突出做好“海”的文章,实现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而这些,在谋划唐山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时都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扬长避短

海洋经济昂起“龙头”

都是沿海城市,都是经济强市,都不是省会城市,但经济总量都超过省会城市……青岛和唐山有太多共同点。看青岛如何把海洋经济做大做强,对我们或许有更多的启示意义。

青岛海洋经济处于全国海洋经济城市方阵前列,2021年,青岛完成海洋生产总值4684.84亿元,总量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同比增长17.1%,占GDP比重达30%以上。

青岛海洋经济的科创优势不能不提。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在全国涉海高校中首屈一指,青岛聚集了全国30%涉海院士、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拥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涉海资源集聚且丰富,在全国独一无二。

有优势也有劣势。尽管青岛在海洋经济总量和海洋科技上具有优势,但青岛偏重基础研究,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比如,在海洋工程和装备制造领域,青岛与津沪等地差距就比较明显;海洋生物、海洋渔业等基础学科是青岛海洋科技优势项目,但青岛可用于海产养殖的海域面积有限,这些优势科研项目难以在本地实现产业化。

为了扬长避短,青岛未来三年将重点推进海洋科创引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人才引进培养、海洋产业集群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壮大、海洋传统产业提升、数字海洋建设、航运贸易金融创新、海洋生态环保、海洋国际合作等“十大工程”。

以产业提升为目标,青岛还出台首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提出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现代渔业、航运服务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这是青岛对传统海洋产业的全面升级。

启示一

依托优势,扬长避短,是最聪明的发展方式。但“避短”并不是完全放弃自己的弱项,而是要在大力发展长项的同时,想方设法把“短板”变长。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青岛采取的做法是对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海洋装备制造业为例,对标长三角、珠三角等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区域,青岛市船舶海工产业发展还存在着研发设计能力不足、缺乏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以及船舶海工产业链条存在断点、核心配套技术实力不强的问题。围绕青岛市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存在的这些难点、断点、堵点,今年1月发布的《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提出,鼓励引进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支持新建深海油气开发装备、高技术船舶项目等扶持政策。例如,对青岛市新引进的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给予贡献奖励,以提升青岛市船舶海工的研发设计能力,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对通过国际船级社协会会员单位认证的青岛市船舶海工配套产品给予补助,鼓励青岛市船舶海工配套企业积极提升标准水平,进一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青岛市新建造的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及其核心工艺装置、高技术船舶,单个项目最高奖励建造企业1000万元;对青岛市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探测、观测、监测装备的关键核心配套设备新建项目,最高可补助1000万元。

这些“真金白银”的精准扶持政策都是为了鼓励青岛市船舶海工企业积极争取高端产品订单,积累高端产品加工建造能力,提升关键核心配套设备设计制造能力,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

启示二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扬长避短发展策略中,不能盲目满足,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努力让“长板”更长。

从海洋生产总值数据来看,新兴产业越来越成为海洋经济转型生力军,成为新增长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青岛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青岛是全国最早利用海藻开展海洋药物研究的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开发上市了多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洋药物,其中如PSS、甘糖酯、海昆肾喜胶囊、GV-971等全部以海藻为原料研发,且都源于青岛,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仍在生产销售的国产海洋药物。

目前,青岛聚集了正大制药、黄海制药、明月海藻、聚大洋、英豪集团等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数百家,形成了以西海岸海洋高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崂山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和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科技园三个以海洋生物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中,西海岸新区是中国“蓝色药库”的主要研发基地,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数据库,还有全国唯一的海洋药物中试基地。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青岛可谓快人一步,优势明显。不过,青岛并没有满足,而是客观审视自己,发现问题:从整体来看,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面临规模偏小的局面,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还需要攻克原材料、设备、工艺、审批等一系列难题。就是这最后一公里,往往因为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而难以打通。”这是许多业界领军人的共识。

发现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支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今年年初出台的《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针对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产业设立专章,制定了产业靶向扶持政策,引导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向海洋生物医药领域聚集。依托青岛海洋资源禀赋、科研人才及平台优势,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统筹,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海洋创新药物及制剂、生物新材料方向发展。

启示三

要给海洋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健全完善海洋发展体制机制,根治涉海机构多、分而不统的顽疾,形成合力。

经略海洋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阔,牵涉到的相关部门(单位)、区(市)及功能区也很多,“九龙治海”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要么相互推诿扯皮,要么“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青岛的做法是建立起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共促海洋产业发展。

青岛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旅游发展空间广阔,是海洋经济的主导优势产业。然而,长期以来,青岛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利用,高端海洋旅游项目开发不够,海洋旅游存在低、小、散等问题,多个监管部门缺乏统筹协调。例如,游艇休闲旅游由交通、海事、海洋、市场监管、公安、文旅等部门监管,帆船、水上摩托艇旅游由体育、公安、规划、交通、海洋、文旅、市场监管、海事等部门监管,海洋潜水由体育、文旅、交通、海洋、行政审批等部门监管。

针对青岛海洋旅游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经营主体“小散乱”、发展业态相对落后、制度建设缺失、海岛旅游尚待破题等五大问题,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海洋旅游重点工作清单及责任分工》,对22项重点任务明确时限,挂牌督办。为加强对海洋旅游工作的统筹协调,青岛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了由两位市级领导任指挥长,发改、公安、财政、规划、城管、交通、海洋、文旅、体育、海事等15个政府部门,以及8个涉海区市、3个国有企业参加的青岛市推动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明确了有关职责,提升了海洋旅游相关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剥离冗杂的主体和利益关系,必须有强大的决心和推动力,但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统筹整合,形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港产城融合

蓝色增长动力发展壮大

山东将建设“国际领先的产城融合港”作为发展定位之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积极推动与青岛的港产城融合发展。

山东港口始终坚持“链式思维”,凸显港口“虹吸效应”,不断发挥港口基础性、枢纽性设施作用,各类生产要素不断集聚,持续发力“港产城融合”,全力当好青岛市“金牌合伙人”。据统计,山东港口集团自2019年成立至2021年底,在青岛累计投资项目1331个、总投资1028亿元,其中已完成投资项目1138个,完成投资405亿元。这些投资,新增码头年通过能力3905万吨、130万TEU,新增原油仓储能力296万立方米,新增原油管输能力700万吨/年,新增粮食存储能力26万立方米,新增库场63万平方米。

随着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户,山东港口的基础性、枢纽性作用不断释放,吸引、集聚各类港航、经济要素,进而改变东北亚港口格局,助推青岛更好把握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双重机遇,实现进位赶超。

“十四五”期间,山东港口集团计划在青岛总投资1181亿元,助力青岛提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当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共同奏响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和谐乐章。

启示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港口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辐射广、拉动强,是扩大内需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扩容增能所激发出的港口“虹吸效应”不能被忽视。打造大港口,实现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共荣,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蓝色增长动力。

今年3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九大行动纲举目张,强力启动山东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指出,要“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具体是“实施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专业化码头建设,推进老港区更新改造”。

自山东港口集团成立以来,一直将港口优势注入城市经济,当好城市经济发展的“金牌合伙人”,其业绩可圈可点。比如,以项目为支撑,与山东省16市开展战略合作;积极融入、主动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加快推进山东国际航运中心、青岛邮轮母港启动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建设,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山东港信期货公司、山东港云数科公司成功揭牌等。

近期,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日照进行了百亿投资量级的港产城融合项目开工,预示着山东港口正围绕港产城融合持续发力。同时,位于青岛市市南区的山东港口国际科创中心工程项目和位于邮轮母港启动区的山东港口国际航运金融中心工程项目,助力青岛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将港口产业链延伸到贸易、物流、航运、金融等增值服务领域,把港口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完善港口对城市的服务功能,以经济纽带、投资纽带、项目纽带,真正让港口与城市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港城联动、共生共荣。

如今,沿海城市仅凭区位优势就轻易获取海洋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依靠科技创新,结合本土优势产业链、提升海洋资源附加值,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山东的经验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我们期待唐山的海洋经济也能步履坚实地从蓄势聚能发展到“火力全开”,让“蓝色引擎”加速轰鸣!


微信扫一扫打开

专属客服
{{userInfo.adviser.nickname}}
手机:{{userInfo.adviser.mobile}}
邮箱:{{userInfo.adviser.email}}
唐山小才
手机:13933456951
邮箱:10740710@qq.com
{{item.name}}.{{item.file_extend}}
发送
编辑常用语

{{item}}

添加常用语

请不要填写手机、QQ、微信等联系方式或广告信息,否则系统将封禁您的账号!